聽過《職棒元年》這首歌嗎?

  童安格寫的,曲調簡單明快,而且歌詞寫的也好,即使主旋律不記得,副歌總是能朗朗上口的。

  「看我們三振封殺守備強;揮出勝利的全壘打。」

  全壘打,嗯,多麼震撼人心的名詞。提到全壘打,我們會先想到世界的王-王貞治,然後是漢克阿倫、貝比魯斯、馬奎爾、小索沙、邦茲。

  也許這些人太遙遠了一點,迴瀾相注的太平洋是大了一些-哦,順便一提,花蓮這個美麗的地名,就是迴瀾相注的迴瀾變成的。

  那親切一些吧,就好像花蓮、台東那樣親切的名字,和全壘打連結的人是誰呢?

  徐整當、涂忠男?

  唉,那太過遙遠了,你知道的,那是威廉波特少棒賽的事情了。那麼,找個不這麼遙遠的,本土全壘打王林仲秋、森林王子張泰山、棒球王子廖敏雄、還有我們光輝燦爛的驕傲,亞洲巨砲呂明賜。

  一個偉大的打者,似乎和全壘打脫不了關係,這就好像一個偉大的投手,似乎和三振也脫不了關係一樣。

  一個偉大的打擊者,是可以拯救一個球隊、甚至是一整個職棒的。時間又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是在1945年,對日抗戰剛剛結束的時候,而地點,就在百廢待舉的日本。

  唉,我也想說一個偉大的打者拯救中華職棒的故事,畢竟我喜歡看全壘打勝過三振拉弓,但是無可奈何的是當時拯救因為簽賭案而一蹶不振的中華職棒的,是指叉球王子蔡仲南,而不是全壘打王張泰山。

  好,把失意擺在一旁,我繼續跟你說偉大打者拯救日本職棒的故事。

  大家知道雄商嗎?嗯,就是在高雄的五福路上的那家商職,他們有個很偉大的學長,名字叫大下弘。

  大下弘不是台灣人,是日本人,但是他在台灣長大。戰後他回到日本,加入職棒。

  嗯,現在大概很少人知道那時候的慘況,但是有興趣的人可以問問自己家裡的長輩,那種飯吃都吃不飽的情形,是現在沒辦法想像的。

  在這種情形下,要怎麼樣才能夠讓職棒復興呢?連飯都吃不飽,怎麼進場看球啊?

  這時候,在太平洋聯盟和中央聯盟各出現了一個偉大的打者,大下弘與川上哲治,他們各拿著藍色和紅色的球棒,打出一隻又一隻劃過天際的全壘打,而這跨越聯盟的全壘打比賽,果然吸引了莫大的觀眾,而日本職棒也得以維持下去。

  那是在親潮的去向發生的故事,全壘打是有這樣神奇的魔力的。

  好,那我要說的是什麼呢?

  你想想,如果《職棒元年》的歌詞改成:「看我們觸擊推進盜壘強,揮出勝利的打帶跑。」,你能接受嗎?

  身為一個球迷,當然會覺得奇怪吧。我也覺得很奇怪,在我們的投手已經前進大聯盟的時候,我們的打者卻還打不出40隻的全壘打。

  其實這有很多原因,不過要一個個點出來說,這篇文章會變成幾萬個字的大長篇。所以我簡單的說明,就是魔術師養不出老鷹。

  講到棒球和魔術師,你一定會想到那個人,對,就是教練生涯五百勝,目前在中華棒壇叱吒風雲的教頭。

  但是我不喜歡他,因為他喜歡把球員當做自己養在袖子裡的鴿子,魔術師之所以能變魔術,那是因為鴿子乖乖的待在袖子裡面,不會在他變戲法之前就鑽出袖子,給他難看。

  雖然不是所有的球員都可以變成遨遊於九天之上的海東青,但是魔術師喜歡把海東青調教成鴿子。

  嗯,你知道的,魔術師是目前中華職棒最多勝總教頭,所以大家認為他那套有用,所以大家都學他。

  其實你也不能怪他,我在小時候,也覺得球員應該要配合教練的戰術,不應該追求自己的表現,如果教練下打跑,但是球員打了一隻全壘打,這球員還是該罵。

  但是隨著年紀和見識的增廣,我慢慢知道,戰術不是棒球的正道,那是棒球的奇道。

  什麼人要出奇制勝?

  翻開史書,你會發現使用奇計的人是諸葛亮、謝安、織田信長和楊威利-嗯,也許最後一個不算史書裡的人物,不過就是這麼回事。

  只有身處弱勢的一方,才需要奇計加以補足。如果能夠聚集敵人的三倍兵力,擺好陣型堂堂正正的朝對方推進,那不需要奇計也能獲勝-這不是我說的,是一本叫做《六韜》的書說的,據說作者是個愛釣魚的老頭子。

  嗯,回到棒球,棒球場上不會硝煙滿天,不會殺人盈野,真是和平的運動,大家要打球,不要打仗。

  棒球要怎麼樣聚集敵人的三倍兵力呢?買通裁判讓出局數是對方的三倍?還是找比別人多三倍的球員上場打球?

  我知道你很聰明,知道我在鬼扯。那我現在認真的說,那就是要有比別人強的投手,和比別人強的打者。只要投手能失分比別人少,打者得分比別人多,球隊就會贏球了,這很簡單。

  很簡單的道理,但是很難參透,這世界上的事情總是這樣。

  打者有很多指標,不過一般我們都習慣看打擊率。當然打擊率很重要,但是球隊要贏球,長打率更重要。我講個簡單的比方,三隻一壘安打,可能只能造成滿壘,但是三隻二壘安打,你已經拿兩分了。

  長打率不足,一直是台灣棒球的致命傷。但是這個致命傷,卻來自於魔術師,來自於教練。

  魔術師們喜歡鴿子,對於打出長打卻三振多的選手,認為是比較不好的選手而棄之不顧,對於應該打跑而打出全壘打的選手擺臉色。

  所以球員們想上場,因此對三振避之唯恐不及,寧可破壞自己的揮棒動作也得碰到那顆小白球,然後出國比賽的時候碰到更高階的對手,就這麼慘死當場,只好靠魔術師的魔術來得分。

  魔術師彰顯了威名,而球員承擔了戰術失敗的汙名。

  孫子說過:「擅長打仗的人沒有顯赫的名聲。」,因為在他的手下有訓練精良、裝備齊全而數量充分的士兵,帶領這種軍隊打勝仗是一種必然,沒有人會覺得這個將軍有什麼厲害之處。

  比如說,帶領2004年的興農牛邁向勝利,總教練不需要下多樣的戰術干涉投手和打者,只要讓他們自由發揮,球隊自然能夠獲得勝利。

  但是台灣的教練們,喜歡選擇當出名的將軍,而不是成功的將軍。

  打擊或許需要一點天份,但是這個天份絕對不包含身材在內,王貞治並不算是高大威猛,但是他的全壘打產量卻是世界第一。

  台灣棒球可以有王貞治,但是魔術師們扼殺了王貞治。如果觀念不改變,我們永遠也不會有王貞治。

  你喜歡看魔術師變魔術嗎?

  與其看到魔術師手中的小白鴿,我寧可看到海東青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戰術不是不好,但是消失在天際線的全壘打,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ppy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