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台灣翻譯成「職棒雙雄」。

  如果你是一個洋基球迷,你絕對看過這部片子,比起去看愛情全壘打會舒服很多-畢竟愛情全壘打回味的,可是2004年洋基的屈辱。嗯,不過我們是在講61*,所以我們來談這部片子。

  貝比魯斯,一個偉大的棒球選手,大家都知道他的七百一十四支全壘打,不過很少人知道他在紅襪隊的時候是個投出過完全比賽的強投,更少人知道他曾經單季擊出過60支全壘打。貝比是另一個天生好手,他受到許多女性的歡迎,他的室友曾說過:「我的室友是貝比魯斯的皮箱。」

  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選手,所以這只是一段風流韻事,如果他是一個中華職棒的選手,那麼他只會被開除,更別說七百一十四支全壘打。不-過-我-不-是-在-說-他-的-故-事-。

  這個紀錄,直到1961年,才被打破,打破這個紀錄的人是一個很特別、又很不特別的人。當時的洋基隊上備受矚目的明星是米奇.曼托。曼托到底多受重視呢,從他的背號就可以看出來-洋基的三號,是偉大的貝比魯斯、四號:鐵人盧.蓋瑞、五號,明星中的明星:迪馬喬。曼托是七號-本來是六號,也就是說,洋基希望他能成為這些偉大選手的接班人、另一個明星、永遠的洋基人。

  但是,打破紀錄的人不是他,是當時在隊上的另一個,不這麼受到歡迎的人:羅傑.馬里斯。

  羅傑不是從洋基出發,他來自一個不怎麼樣的小城,1957年才從克里夫蘭紅人隊出發,打過幾年堪薩斯運動家隊,1960年轉戰洋基隊,木訥、不會面對媒體,不懂得怎麼表現自己,他和曼托的關係如同威廉斯和迪馬喬,威廉斯也不懂怎麼應付媒體,只會默默的揮棒,甚至到了他退休的那場比賽,在球員生涯的最後一個打席擊出全壘打之後,面對全場觀眾、球員、甚至裁判都請他出來,最後他仍然沒有出現回應球迷。

  有人寫下這段話描述他:「要知道,上帝是不寫回信的。」

  然而這是威廉斯的自大嗎?其實不是,經過許多年以後我依稀記得是他自己,還是有人這麼說:他打出全壘打之後回到休息室裡面,聽見外面的呼喚聲,可是他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站出去,說什麼話來回應球迷的呼喚。那只是木訥,一種可愛的人格特質。

  嗯,其實我不是在回味美國大聯盟的故事,我走的太遠了。

  回到馬里斯。

  馬里斯和曼托是完全不一樣的人,曼托是個明星、永遠的洋基人、三冠王等多到數不完的頭銜,而馬里斯唯一能被記憶的,就是在曼托爭奪擊出61號全壘打的那1961年。

  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不得不想到勝石傳說、想到石志偉和林智勝。雖然台灣媒體沒有特別的在他們兩人之間製造火藥味-或是說,棒球不足以引起他們嗜血的興趣來製造這樣的火藥味,但是在2004年,他們也在中華職棒共同追逐新人王。

  林智勝就像曼托一樣,渾身上下充滿了話題性。有人替他撰寫專文,稱呼他為「衝破死球世代的打者」,他既具有棒球實力也具有明星特質,敢玩敢秀卻又不會招搖的讓人討厭,民國七十一年出生,未來還有很長的棒球生涯,有機會拿下無數的打擊頭銜。

  然而相比之下,石志偉就這麼的安靜、樸實而且不是這麼受到矚目,如果用日文來形容,那大概就是「地味」吧。石志偉是民國六十六年次,今年的八月十四日就要滿三十足歲了。三十歲對大多數的棒球選手來說,是一個殘忍的年份,那代表他的生涯即使正在巔峰,也要慢慢學會怎麼面對下滑的生涯數字。

  真的,有一些人天生就是鎂光燈追逐的焦點,而有一些則不是。

  你不得不承認當陳義信投球的時候,即使你不看棒球,也會被他那輕鬆寫意的投球動作與投出來的驚人球速與尾勁所吸引;或是看林智勝揮棒也是如此,那種豪邁而毫無保留的完全釋放自己的力量,套一句泰德.威廉斯稱讚迪馬喬的話來說,就是「即使林智勝被三振了,也還是很好看的。」

  如果我問你中華職棒的好投手,你會想到誰?

  是的,我們大部分的人總是會想到陳義信、黃平洋、、謝長亨、郭進興之類的名字,或是現在的林恩宇、潘威倫、陽建福。如果我限定一下救援投手,或許你會想到很多洋將-首先是賈西-或是叫凱撒,然後是瓊茲、奧古斯都之類的,但是有一個名字你大概不會想到:劉義傳。

  劉義傳是一個……沒什麼天份的投手。如果你曾經看過他投球,你不會懷疑這句話-無論是體型、協調性等投手需要的條件,他都沒有,他只是一個中等身材的、有精準的控球,但是卻沒什麼球速的投手。曾經有人說,球速是天生的,而控球則是後天練習的,劉義傳的投球,正是為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註腳-但是,如果以救援投手來看,目前台灣救援投手WS第一名,就是劉義傳,而生涯WS累積則排在風神之後,賈西之前。

  很讓人意外,不是嗎?

  身為中華職棒史上數一數二老的新人王,石志偉在拿新人王的那一年,確實看起來也是這個樣子:他打破了新人安打數紀錄,但是看起來這個新人王就是他所能摘下的,唯一的頭銜。比起年輕的林智勝,石志偉的年紀比較大、揮棒與守備動作看起來都不是這麼流暢,大田卓司、梅洛克點名La new熊隊裡面有希望的打者的時候,也沒有屬於他的一份。

  從墊底熊到暴力熊,La new的打線上眾星雲集,年輕好手與希望之星一個個入隊-套句巨人之星的說法:在天空閃耀著光輝的那個星座,就是La new的打線、而陳金鋒、林智勝,就是構成星座最閃耀的明星,而石志偉,則就沒有這麼讓人重視,生涯唯一的全壘打紀錄,是靠著拼勁跑出來的場內全壘打。

  很多人對石志偉的評價,就是拼勁、認真,但是我卻不認為僅只於此,在石志偉身上,我們還能看見一個更重要的要點,那就是「可能性」。

  如果你看過2005年的石志偉,卻沒有看到2006年的石志偉,你一定覺得我在胡言亂語,那個只會碰球、摸球、觸球,把球努力打到反方向的小短槍,能有什麼可能性?

  可是那是過去的石志偉。

  我一直很喜歡那種,沒什麼天份,可是很努力的選手。所以自2004年開始,我就喜歡石志偉大過林智勝,2005年,石志偉的表現讓我失望了一下-難道、他真的就是別人說的,是個假貨,2004年的那個新人王將是他職棒生涯中最榮耀光輝的冠冕,是應該趁著身價正高的時候交易出去的選手嗎?

  2005 年上半球季,La new只得到16勝,寫下屈辱的勝場紀錄,石志偉的表現也黯淡無光,絲毫無法想像他就是2004年的新人王。嚴重的撞牆期,軟弱無力的滾地球、沖天砲、反方向的推擊、很多的三振和幾乎拿不到的保送-石志偉三個字,簡直快要變成自動出局數、出局組的同義詞。

  然而下半季開始,一切都不一樣了-石志偉的打擊開始悄悄地,在眾人沒有注意的時候慢慢的朝全壘打牆一步、一步的邁進。

  2006年,報紙報導:石志偉為生存而戰,配合重訓與營養品的補充,石志偉的長程砲火開始加溫,春訓賽裡面的每一次打擊,都是強而有力的滾地球或是越飛越遠的高飛球。

  三月九日在對誠泰的熱身賽中,石志偉進入職棒之後第一次在比賽中把小白球送出全壘打牆外。

  你可以不同意石志偉的守備有如行雲流水,但是你不可以無視石志偉的Range Factor是中華職棒二壘手中最大的,我們的記者選金手套獎雖然偶爾會選出外野標竿之類的選手,但是石志偉得到金手套,當之無愧。你可以不同意石志偉在隊上的守備功夫是最好的,但是一旦內野有空缺,他總是能適時的頂下那個位子,而且他總在進步、在改變。

  1994年的時候,劉義傳拿下最佳進步獎,他在領獎的時候說了一句很感人的話:「只要肯努力,三十二歲還是會進步。」

  棒球場上,什麼人都有。石志偉代表的,不只是一個努力、有拼勁的內野手,同時也是一種代表:只要你有心,即使不是這麼華麗絢爛有天份,只要努力練習,棒球場上仍然有你的位子,棒球之神永遠也會回報你的努力。所以我們可以期待,石志偉這位實而不華的選手,以後也會和他打擊的飛行距離一樣,朝向全壘打牆外、球場外-無限的延伸、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ppy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