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e the money」,當你喊出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會憑空掉下一萬單位的水晶礦瓦斯……抱歉,這個搞笑可能只有特定的人才能懂。我今天要講這句話,就是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所謂球團「應該做的事情」。

  雖然偉大的
嘴砲儒者孟子先生曾經說過:「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不過很明顯的,梁惠王開口之問,可以說是千古名問,他看到孟子的時候,第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老頭,你大老遠的趕來,有沒有啥可以讓我有得賺的啊?(原文: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利於吾國乎?)」

  對於球團老闆來說,他想問的,也亦是如此。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說過,球團(或球隊)的終極目的是賺錢,而他所有活動的目的,也是為了刺激票房,從球迷的口袋裡面賺到錢-當然啦,中職裡面也不乏有把養球隊當作
慈善事業的球團,不過如果說球隊可以賺錢,他們大概也不會拒絕吧。

   一個事業要能創造利潤,不外乎兩種方式:一種是開源,一種則是節流。以中華職棒來說,老闆們幾乎是有志一同的選擇後者,而不是前者。當然,時代會進步, 球迷們不再是以前那種僅能靠著電視、廣播獲得國外資訊的老式球迷,新時代的球迷以網路獲取國外的棒球新知,他們很快的知道為什麼國外要建立二軍(甚至小聯 盟系統)、要複數年約、要FA,而當他們回頭審視一直原地踏步的中華職棒,一部分的人會忍受不了而離去,另一部份的人,則走上了所謂「改革派」的道路。

  其實這種球迷,在每個球隊裡面都有。這些人會聲嘶力竭的疾呼球團改革,要求建立一個「像職棒的職棒」,要二軍、要良好的選手保護、球員應該可以要求合理的契約等等。

  然而,我們不得不說,要說動出資者去投資這些東西,光憑「
仁義」(你應該這樣做)是不夠的。要說服老闆投資這些錢坑,只有拿出實際的利益給他們看才行,畢竟球團的資金不是無限的,以母企業規模大小不同,他們能挹注的資金多少亦有所不同。

  而說到這裡,現實的問題就出現了:這些搖旗吶喊、高呼「球團必須改革」的球迷們,一年進場幾次呢?

  我必須如此詢問:「
如果球團真的按照部份球迷所想的改革,他們就會多進場一次或是兩次嗎,或是因為球團永遠不會臻至完美,所以球迷無須因為球團的一個改革而多進場一點呢?

  我並不想在這裡提出答案當作結論,看這篇文章的人,自己會有自己的結論,但是我要聲明:寫這篇文章的動機並不是要幫球團脫罪,畢竟有心要搞職業棒球,就得搞出個樣子來,別老是把「
共體時艱」之類的話掛在嘴巴上,畢竟球團負有開發球迷的責任,球迷不進場,球團難辭其咎。

   但是,我也要說:同樣的,球迷有發言權,當然也要負起發言之後的責任。如果說球迷老是要球團花這筆錢去幹這個,花那筆錢去幹那個,但是卻毫不考慮掏出自 己荷包裡面的鈔票給球團的改革一點實質鼓勵的話,我必須說,很快的,球團就不會聽這一部份的球迷的建言了-尤其他們的建言還特別花錢。

  世界上許多事情,原本都是互相的。球團和球迷也是如此,有心改革的球團如果改革的結果得不到正面回應,那麼作為一個商人,他就會尋求得到最大利潤的方法:
既然無法開源,那還是乾脆節流吧

  最後,我要把結論寫在這裡:球迷反應自己對於球團改革與意見的方法,不應該只有負面的譴責和不消費,當球團做了一件讓球迷覺得不錯的事情的時候,球迷也就該用最實際的方法-進場看球、購買週邊商品之類的-來讓球團知道「
你現在幹的這件事情讓我覺得很不錯,所以我用行動支持你」-當然,如果球迷還想順便寫封信詳細告知球團,我是為了什麼事情才特地支持你的,這也不壞。

  只是,口惠而實不至的支持不會讓球團感覺到。一個經營者所想看到的,無非就是利潤,職棒既然是一個「事業」,經營者最想看到的支持就是蒸蒸日上的票房和滾滾而進的財源,這同時也成了球迷反應自己的感覺給球團最直接的手段。

  偶爾換個角度看事情:除了審視球團以外,球迷也該審視自己,在對於球團的要求和自己的付出之間,比例上是不是有太過巨大的落差呢?

  我想,最後知道答案的,只有自己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ppy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