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火風曾說過(或沒說過):「棒球的教練在場上能做的是最少的,他們的努力經常是在場下耕耘,讓選手在場上發揮。」,不過對臺灣棒球的總教練來說,剛當上總教練的大人先生,總愛用戰術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

比方說,2008年6月18日,洪一中帶著中華奧運代表隊前往北京,呂明賜就當上了La new的總教練,一場比賽就來了四次短打,又或是說,陳該發在2005年當上二軍總教練的時候,就說過「當教練腦袋沒辦法停下來,有人上壘馬上要想每1球要怎麼下戰術,而且不同時機還要想不一樣的東西。」這種話。

然後在昨天亞運冠軍賽裡頭,我們又看到了同樣的故事上演:2008年的呂明賜這麼做,2014年的呂明賜……還是這麼做,六年下來,實在是一點長進也沒有。

雖然金廣炫大名鼎鼎,不過依照他昨天的狀況,並非打不下來,結果就在他立足未穩的二局下,教練團大概想「穩穩拿一分」,就叫王柏融觸擊,結果點成了個經典雙殺,導致二局無功而返。等到真的需要出來抗議或是調度的時候,這次的教練團的反應卻很慢,讓人感覺這個教練團除了戰術以外,對敵人、甚至對自己球員的狀況都掌握很差。

搞到最後我都想問,教練團下戰術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為了怒刷存在感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ppy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