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new熊終於聽見球迷的建言,開放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和球迷進行交談,不過我看了一下La new熊隊隔天發出來的新聞稿,有些話實在不得不說。
洪一中總教練在回答球迷「為何暴力熊消失,希望明年回到暴力熊本色,不要再下戰術」的時候表示,「短打部份今年較多主要是受到主砲受傷影響而導致無法有效得分才會實施,其實短打並非他心中最佳政策而改由戰術執行(短打)」,但是不是我要說,要講話以前,先看數據,才不會被人說是信口開河。
誠然,La new熊今年陣中兩名主砲林智勝、陳金鋒為傷所苦,或是被禁賽禁掉了手感,導致今年兩人的攻擊火力發揮不佳,但是是否真如洪一中教練所說,今年的La new熊無法有效得分?
先讓我們看看以下的數據:
打擊率 | 安打數 | 長打率 | 純長打率 | 壘打數 | 犧牲觸擊 | BABIP | 得分 | 每場得分 | OPS | OPS+ | |
統一 | .285 | 998 | .421 | .136 | 1476 | 13 | .315 | 595 | 5.95 | .781 | 116.5 |
La new | .293 | 1037 | .424 | .131 | 1499 | 50 | .327 | 560 | 5.60 | .781 | 116.4 |
這些數據是La new和今年主要競爭對手的統一相比之下表線的數字,可以知道La new許多地方甚至略勝一籌,甚至就連把球打進場內,La new的球成為安打的機率都比統一還要高,而且壘打數也比較多,那麼為什麼La new的得分會比較少呢?
或許有人會說,那一定是La new的選手在關鍵時刻沒辦法擊出安打,以至於帳面數據雖然好看,但是得分卻減少了。
真是如此嗎?
今年La new熊的RISPBA,是驚人的.332,比平常的打擊率更高上一節。因此,我實在不知道洪一中總教練口中那支「主砲受傷無法有效得分」的球隊,到底在哪裡。
附帶一提,所謂「受傷的主砲」的得點圈有人打擊率,其實也都比他們的平常的打擊率高,出賽七十場以上的主力球員(陳金鋒66場亦列在內),得點圈打得明顯比較好的人有:石志偉、林智勝、陳金鋒、潘忠韋、余進德。差不多的人有:霸漢、曾豪駒、蔣智聰。打得比較差的則是蔡建偉、黃龍義、陳峰民。
實際上La new熊的「主砲」真的得點圈有人打得比較不好得,僅有一個黃龍義而已。
以下,我還要引用一份由PTT的變速球所統計的資料,或許這份資料可以提供我們一些訊息:
無人在壘 | 一壘有人 | 二壘有人 | 三壘有人 | 一二壘有人 | 一三壘有人 | 二三壘有人 | 滿壘時 | |
熊隊(今年) | ||||||||
無人出局 | 0.62 | 0.92 | 1.42 | 1.50 | 1.33 | 1.71 | 1.65 | 1.64 |
一人出局 | 0.37 | 0.60 | 0.77 | 0.95 | 1.08 | 1.35 | 1.59 | 1.46 |
兩人出局 | 0.15 | 0.29 | 0.33 | 0.43 | 0.53 | 0.46 | 0.72 | 0.64 |
聯盟(去年) | ||||||||
無人出局 | 0.47 | 0.86 | 0.98 | 1.43 | 1.62 | 1.74 | 2.16 | 2.89 |
一人出局 | 0.25 | 0.48 | 0.70 | 0.92 | 0.99 | 1.09 | 1.55 | 1.60 |
兩人出局 | 0.10 | 0.22 | 0.33 | 0.37 | 0.51 | 0.65 | 0.60 | 0.86 |
這張看起來很大的表,是La new熊今年的得分期望值矩陣,看法是,左邊是出局狀況,上面是壘包上的人數,也就是說,La new在無人出局、無人在壘的時候得分的期望值是0.62,依此類推。標上紅色的部份,代表La new的得分效率比聯盟平均(去年)還要高一些。
這張表很重要,因為他講了很多東西,比如說,其實從一二壘有人無人出局(1.33)點到二三壘有人一人出局(1.59),其得分期望值並沒有提昇多少,但是卻會少掉一個出局數,或是說從一壘有人無人出局(0.92)點到二壘有人一人出局(0.77)反而是一種傷害球隊得分的行為等,是一張很有用的表。
從這張表上面我們可以發現,一旦得點圈有人的時候,La new熊一人出局、兩人出局打得反而比沒人出局來得好,而滿壘的狀況則全部都低於聯盟平均,我認為這可以做以下兩點解讀:
- 當無人出局的時候,La new熊的教練會傾向執行戰術,所以無人出局很容易變成一人出局,從而造成難以形成大局的局面-因為大局的必要條件最重要的條件,不是安打,而是出局數一直沒有出現。無論是對方失誤、選手選球上壘或擊出安打,總之就是出局數要一直保留著,否則大局難以形成。
- 滿壘時La new熊的打者得分期望值降低,這可以追溯到三月到四月五號為止,La new熊只要「滿壘、無人出局」都得不了分,其理由我還在探究,可能是打擊策略的改變或是其他,但無論如何,這一點一定給教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可能就是教練為何會一直下戰術的原因。
大局既然無法形成,那麼得分自然也就會比別人少一節了-即使你的壘打數比較多,但是棒球一場比賽只有27個出局數,用完就沒有了,再多的人上壘,也只會變成殘壘而已。
無論如何,所謂的「印象派」,在棒球場上已經被證明不是這麼準確可靠的,今天洪一中總教練的發言,實在讓人覺得相當的擔心,明明數據顯示的樣子是A,總教練卻說他帶的球隊是B。
我只能說,或許教練團實在該多在數據上下功夫,而不要一味仰賴自己的印象和直覺,既然教練團是專業,那就該拿出專業的樣子來,今天一個業餘球迷拿出數據來就能指正教練團的說詞,這樣子實在讓人不禁想問:在棒球日漸重視數據的時代裡面,教練團管理、帶領球隊的方式,是不是還停留在「印象派」的時期呢?
如果是,那實在是讓人擔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