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球迷看到球員帶傷上陣的時候,第一個開口罵的,一定是教練。

  叫受傷的野手上場守備、叫受傷的投手上場投球-或是讓選手剛開完刀傷勢未癒就直接投入球場,凡此種種
自殺熱血行為,在中華職棒發展經過十八年之後都成為讓球迷詬病的對象。除非球員像陳金鋒一樣擁有千萬身價外加複數年約,不然大概誰也逃不了這種命運。

  更進一步的說,當選手不懂保護自己的時候,教練應當負起保護選手的責任,就算是選手自己請纓上陣,也不應該讓他上場。

  沒錯、教練要為球隊未來十年著想、要為球員著想……不過話說回來,誰來替教練著想?

  教練的飯碗來自於戰績。這是很殘酷的事實,拿下冠軍就是有交代,明年繼續當教練,沒拿下冠軍、墊底、戰績慘不忍賭,即使一年重整、兩年重整或許還有老闆願意忍耐,但是如果球隊是
徹底砍掉重練完全重整,不是每個老闆都願意讓教練在那邊端坐等冠軍,如果是名門球隊,這種壓力就更加巨大。

  因此,在戰績壓力之下,教練遂不得不思考該怎麼提昇戰績,因為這事關自己的飯碗,即使中華職棒有長久為人詬病的近親繁殖系統,某些教練仍然不得不離開球場,另起爐灶。

  所以,一旦關係到飯碗,與其砸自己的飯碗,不如砸別人的。我們不能夠苛責教練說「
你怎麼可以這樣!」,原因第一個是:教練搞不好不知道事情有多嚴重、第二個是畢竟教練也是捧人飯碗的,在看到自己的飯碗快被砸掉的時候,他當然會奇招盡出,什麼法子都給用上。

  可是說到這裡,我們就不禁要問:「
為什麼教練只能從操傷兵和爛戰績裡面選一個」?

  當主力選手受傷的時候,無論是球季開始前,或是球季中,一般來說教練的選擇應該有:

  ①:操傷兵,操到他真的連打都不能打為止。
  ②:洗洋將,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可以替代的洋將。
  ③:去挑一個板凳替補,看看他會不會發揮天生神力取代主力選手。
  
④:試著去交易一個能替補的選手來。中華職棒不提供此選項

  其中第二和第三個選項,多少有種賭博的感覺,然而實際上結果也和賭博一樣,真正能夠頂上來的選手可以說少之又少,第一個選項或許暫時能夠撐一陣子,但是帶傷上陣終究還是不能發揮百分之百的實力,表現仍然會滑落到慘不忍睹的地步。

  如果可以交易的話呢?

   比如說林智勝手傷,La new可以提出交易要求,試著去換一個游擊手來,也不用看到蔣智聰在久違的SS防區大演失誤秀,或是讓石志偉去替補游擊。雖然說實際上不能夠真正換到這種 超級選手,但是起碼可以找到某種程度上的替補,而不是先拉這個來墊檔、又換那個來試試看,最後還是讓林智勝回到游擊防區。

  是的,重點就是「中華職棒可以說根本沒有交易機制」。中華職棒沒有FA、沒有球員交易制度、只有詭異的
超度讓渡制度。雖然大部分的球員沒有複數年約,但是卻每年都得和同一隊簽約,約到了自動續約,如果沒有離隊同意書就不能再打職棒,嚴重一點的來說根本是形同奴工。每年年末的交易又冷又無聊,選手流動形同一灘死水,每一隊的戰力補強只能期望選秀大物,所以才會有年年救世主傳說。

  交易制度大聯盟早就行之有年,如果說中華職棒願意學習的話,只要派人取經便是,問題是聯盟似乎對於這種讓球員得利、讓球團不能獲利的制度興趣缺缺,而教練也永遠只能背著球迷的罵名,繼續操下一個球員以保住自己的飯碗。

  誰該負責?

  聯盟、球團第一個難辭其咎。教練和球員無法改變聯盟規章,你要他們負責,未免太過沈重,沒有複數年約、球員難以安心休息;沒有交易制度、教練難以填補戰力空缺。

  甚至我們可以大膽的說,明星球員之所以燃燒隕落,這種彷彿死水的交易市場也需要擔負一部分的責任。在這個只有假二軍的職棒裡面,期望從二軍提拔一個新秀起來負擔這樣的責任更是天方夜譚。

   再者,大聯盟球員來來去去的謠言和實際簽約的狀況,交易方提出的交易條件和球員也會成為球迷間熱烈討論的話題,也算是一種保持球迷熱度的方式,比如說今 年的A-Rod簽約和目前仍然沒有塵埃落定的Santana交易案都還是球迷追逐的話題。但是中華職棒一旦休兵就冷冷清清,讓大家都給遺忘了-你還記得現 在的中華職棒除了統一全隊調薪之外,有什麼話題嗎?

  那麼,這是說教練不能罵嗎?

  當然不是了,不過在罵他以前,我們還是要知道問題可能在哪裡,如果這是他不能解決的,罵他也沒有用就是。

  畢竟,教練也是要吃飯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ppy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