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現代社會的人書看得少,是因為大部分的資訊在網路上都能接觸到,所以以買書力來評估現代人的資訊接觸是一種文化上的自大,不看書不代表就不接觸資訊。」

   不過我卻對這樣的論點難以苟同。

   網路的資訊當然很多,打開各類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不過如果仔細一看,網路的資訊除了繁雜之外,也隱含著許多的錯誤。當然有些人有辦法排除這些雜訊,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做的到。

   在電腦系統裡面,我們有一句話叫「GIGO」,意思是「垃圾進、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也就是說,如果你丟給系統處理的情報本來就是一團徹底的鳥蛋,你也不能期望系統會把鳥蛋變成黃金。

   在網路資訊這方面,其實是一樣的,搜尋引擎並不會做資訊把關的動作,有一些搜尋引擎為了自己的收益而出賣關鍵字,有些搜尋引擎則是以連結數以及其他數字作為基準,調整頁面的排行-但是這也不是有效的篩選機制,就單純的只是投票而已。

   我並不是不喜歡民主制度,但是由眾人投票選出來的事實,有時候並不是真實

   看書是一種吸收高純度資訊的行為,對於缺乏自我排除雜訊能力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寧可給小孩子看書,也不要給他們一台電腦,讓他們在網路上游來游去,然後覺得這樣就可以取代看書-「因為接觸了很多資訊」。

   如果接觸到的這些資訊都是雜訊,那麼其實可能比沒接觸還要糟糕。

   沒有先建立一定程度的知識庫,上網很容易會被滔滔資訊淹沒,不知道自己找到的到底是具有價值的真貨,還是只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的假貨。

   當然,我並不是否定網路的價值。網路還是具有搜尋方便、關鍵字串接的功能,可以讓人更快、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而且網路上具有閱讀價值的文章與網站也不少,只是如何判別這個網站到底真的是有價值,還是在滔滔雄辯、有條有理的假象之下掩飾其資訊的虛偽與空洞,這就需要一些判斷能力了。

   而這樣的能力,不是只接觸網路可以養成的。

   坐下來看書,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當我們坐在電腦前的時候,真的有集中精神在看文字嗎?

   每個人多少都會裝的即時通訊軟體、以及可以讓人隨時神遊到另一個世界去的瀏覽器,多少會讓電腦使用者分神的。

   說到這裡,你是否能夠回憶起自己全神貫注、不被自己和別人打擾的看一本書,是多久以前的事情呢?

   多看一本、多看一頁都好。

   看書去,我們還是看書去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ppy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