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誌家回國之後,在熊隊第一次出賽開始,就有人講「張誌家在推鉛球」,有人稱讚他「推鉛球還能推到140,果然很厲害」之類的,不知不覺之間連新聞記者都開始說「張誌家在推鉛球」。

  比方說自由時報報導:《張誌家改掉推鉛球嚇跑獅》(2009.Mar.18)、《阿家本季首登板,不再推鉛球》(2009.Apr.04),以及聯合報報導《張誌家「推鉛球」,搖擺中擒牛》(2009.Jul.11),不過,張誌家真的在推鉛球嗎,而究竟這個「推鉛球」到底跟張誌家的投球表現有怎麼樣的關係呢?

  我們必須知道,單純用手臂的力量甩球,是沒辦法把球丟多遠、丟多快的,這點當過新兵戰士扔過手榴彈的讀者應該能夠體會,有些人單槓可以呼呼連拉好幾下,可是手榴彈怎麼扔就是過不了25公尺,這就是因為單純使用手臂的蠻力去扔,要把800公克的手榴彈丟遠還是很困難的,投球也是同樣的道理。

  用「推」的方式去推棒球,不要說丟140了,光是不要讓球用像慢壘一樣的拋物線通過本壘板就已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

  其實張誌家根本不是在「推鉛球」,他只是很早把手臂抬高固定到發射點,然後進行投球的動作,因為他固定的時間很久,以至於看起來很像把球「推出去」,如果仔細看分解圖的話,就會知道根本不是這麼回事,說他「推鉛球」其實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張誌家要很早就把手抬高呢?

  張誌家季初的時候可以順利的操作delivery,所以他不需要早早就把手臂抬起來,其實這是因為經過一個秋訓、一個春訓,張誌家的身體狀況已經比去年好很多,肩膀也沒有這麼僵硬,即使不早早抬手,他也可以順利的把手臂抬到定點,然後發射。而現在他又要改成去年那樣的姿勢,只代表了一件事情:張誌家的手臂(或肩膀)又出問題了。

  這問題可能不是病痛,而是疲勞,至於為什麼,我們只能問那場132球特攻到底是誰的點子。

  當一個投手身體狀況不如以往的時候,他的姿勢就會改變,早早把手抬到發射點帶給張誌家的影響就是他的加速路徑比較短,肩膀比較容易僵硬,球速和球威都不如季初,雖然他還是一個可以解決狀況的投手,可是要恢復到季初這麼威,可能又要等明年了。

  我不得不說,張誌家只是熊隊先發調度的一個縮影,擁有全聯盟最豪華的RP陣容,卻一直搞讓先發操過量,然後爆掉,如果說是像兄弟那種先發都快湊不齊的球隊「不得已」這麼幹就算了,熊隊教練為什麼這麼做?

  如果只是因為「不忍心」,那,我也只能說,我也不忍心看球員這樣子炸掉,球隊這樣子丟掉奪冠機會啊,教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ppy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