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原本我要等塵埃落定之後再發表這篇文章,不過在我以為塵埃落定的時候卻又掃掉吳偲佑、陳峰民,最近陽建福又被請去喝咖啡,於是我決定在這裡先把終點寫出來--當然,也有「終點之後,不要有人再出事」的意味,不多說,以下正題。

  球員打放水球,不只讓人痛心,還讓人憎惡,我想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職棒會像中華職棒20年一樣,一口氣終結這麼多明星球員。我看著球迷從信誓旦旦相信每個球員轉變成寧可相信雨刷,對原本喜愛的球員痛斥怒罵,心裡面卻是百味雜陳。

  球迷會痛斥:球員拿高薪,卻還貪婪不知足,真是可恥、可恨!

  但是回過頭來想,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把一切都推給球員品格低劣,就結束了嗎?

  讓我們檢視一下,到底球員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下打球,或許我們可以多瞭解一點球員的心情:

  今天你有某樣技能,可取代性當然是很低,但是你就只會這一項技能。在台灣只有少少幾間公司可以讓你去做這項工作,公司工作環境惡劣,為工作受傷老闆會減薪、開除你,雖然說是「高薪」,但是你的老闆整天喊「再虧損,就解散」或是「如果有別的公司解散,我就跟進解散」,平均一個員工在這間公司工作年數只有短短4.6年--這還是比較舊的數據,就在你惶惶不可終日,想明天該怎麼辦的時候,有一個人告訴你,如果你稍微「不小心滑手」,一次給你五個月薪水甚至超過的報酬,這時候你會選擇……?

  躺著講話不腰疼,連力都不用使,如果是現在問,一百個人裡面大概會有98個人說「當然是拒絕啊!」,但是實際碰上的時候呢?

  一個正常求學的學生,從大學畢業,一份工作搞砸了要轉行,是辦得到的,因為他們有唸書;大學畢業的學歷和在工作中累積的經驗讓他們可以跳槽轉業,也有公司願意要他們;醫生沒出啥問題的話,大概可以幹一輩子--當然,台灣對付醫生用刑法,在台灣醫生也不是這麼好混,但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回到主題,職棒選手呢?鄭昌明說:「不打棒球,難道回去當板模工人?

  但是他終究幹下去了,雖然說二審他又翻供說自己沒做,但是他終究幹下去,而且被抓到了。

  當然,這並不表示這些個混帳王八蛋就能去放水打假球。

  但是不可諱言,球員幾乎是沒有轉行的能力,他們的前半生就在棒球這條路上直奔,除了棒球以外,有些球員連常識也顯得欠缺,再強調一次,曾經有報導統計,CPBL球員平均的生涯長度是4.6年,4.6年,你用20年的人生投入的行業只能讓你賺4.6 年,之後去賣便當、賣蔥油餅、賣雞排還有到養工處鋪馬路,轉業後仍有所成就的球員是少數,過去離開球場的人這麼多,誰真的像黃平洋一樣便當開到有連鎖店?更何況黃平洋是當年頂級的明星球員,他自稱在職棒場上他賺了八千萬,像他這樣高薪、有名聲又懂得理財的球員,有幾個?

  說黃佳安吧,聽說他現在不知道在哪裡當乩童。誰還記得那個高三投出153kph的少年?

  他的球速讓他掙到70萬美金的簽約金,但是最後這些簽約金去了哪裡?

  揮霍掉了、花掉了,是的,球員就是這樣,大部分的球員就像日本人說的「江戶子弟」,今天有錢今天用,明天沒錢皺眉頭,稍微來一點誘惑,就滑出去了。王建民的父母幫他把簽約金拿去投資理財,據說成效不惡,但球員有這樣好父母的,又有多少?

  再來說說一些老人的出路吧:一代名投黃廣琪,據說最後在台中醫藥學院附近賣蔥油餅,但這也是幾年前的「最新消息」了,甚至有人說他已經去蘇州賣鴨蛋;悲情左投陳明德,輾轉做過好幾個工作,當我聽說他在台東教女壘的時候,我很高興,但是結果又是一場空,他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二壘強打羅世幸,據說在養工處鋪馬路,當年林岳亮退役,在士林夜市賣繼光香香炸雞,或許你說賣炸雞也是能掙錢,不過據說加盟金是朋友幫他出的。

  不是每個人都跟陳智源一樣,離開球場以後可以念到博士,陳智源也算是比較早離開的例子了,他青棒時期就離開球場,專心念書,那,打到成棒的那些人呢?

  只要賺正當錢,其實都不可恥,其實都值得尊重,但是現實是能賺多少,能做多久?

  我要說,放水本來就不可原諒,沒有人說放水可以原諒,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情境因素造成的惡果,只怪罪球員,覺得他們人品低劣,並不是所有問題的最終解答,當我們的體育教育這麼畸形的時候,我們活該得到一群怪物。

  把一群選手湊起來,每天除了練球還是練球,這些球員除了練球、打球以外什麼都不會,功課?不重要,品德教育?還是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贏球,日本視三級棒球為教育的一環,他們的棒球隊大多是社團體制,選手不能因為練球而偏廢課業,如果打架、抽煙必然會被處以重罰,不只是個人無法出賽,球隊也要停賽,甚至可能因為傷及學校名譽而遭到廢社。

  那台灣給了選手什麼樣的教育?在這種教育下得到這種結果,難道讓人感到意外嗎?

  廖老會長說:「球員小時候都照顧的好好的,怎麼出了社會就變成那樣!

  我得說,他們根本就沒有照顧好,變成這樣,還不是你們搞的,如果我們從小有把選手教好,今天會變成這樣嗎?如果我們重視球員品德更勝球技,今天會變成這樣嗎?所謂重視品德不是「一再叮嚀」就夠了,孩子都知道,大人真正重視的東西不在於他們嘴巴上講些什麼,而在於他們實際上做了些什麼。

  我們的棒球一直追逐著贏球,我們將精英集中在一起訓練,整天就是要他們打球,三級棒球人數不夠多的台灣,就是靠著這樣的方式在亞洲、甚至是世界層級的舞台大放異彩,然而這也註定了我們會因此自食苦果。

  為了參加國外少棒賽,我們自行創造紙上聯盟,「龜山地區少棒聯盟」,這是什麼東西,真的有這玩意嗎?

  沒有!這根本就是為了去參加少棒賽創造出來的紙上聯盟,大人公然作假給小孩子看,我們能期望這些小孩長大以後知道「造假是罪惡」嗎?

  當然,對於把精英集合起來打球這件事情,有人這樣發言:「如果這些球員小時候功課會好,那他們就沒得打球了」

  或許事實就是這樣,所以我們活該有放水的職棒,因為台灣的國球從來就不是棒球,台灣愛棒球的人太少了,我們的價值觀崇尚坐在辦公室裡面吹冷氣辦公賺錢,所以功課好的人都要去念大學,念大學不為知識、不為研究,只為賺大錢,台灣人喜歡教訓小孩:「你若不好好讀書,長大就是做黑手!做苦工!」言下之意,就是做黑手、做苦工是低賤的行業,當我們的教育是這樣子的時候,到底什麼樣的人去打球,而他們受到的教育是什麼樣子,更是顯而易見。

  撇開情境因素,直接怪罪球員是很容易,但是這能解決了什麼問題?

  把放水球員都砍光,聯盟解散,我們就會得到好的棒球!這是最直覺的想法,卻經不起仔細的推敲,因為問題的根本是在整體社會風氣上,在整個三級棒球上,如果下面的狀況不改變,再過一百年,我們還是照樣會看到放水球。

  相信人性,但是不要考驗人性,同時還要記得伊拉姆斯的名言:「人不是生而為人,而是教養之後始為人。

  我們給小球員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得到怎麼樣的職棒球員,當一個職棒圈放水連連的時候,只怪球員把持不住,這並沒有意義。

  憤怒的球迷通常將一切罪惡怪罪給球員,將「球員放水」這件事情歸因於人格特質而非當時球員所處的環境,但是我必須說,這就是所謂的「基本歸因錯誤」。我們不能忽視環境造成的結果,我得說,有些球員甚至覺得喝花酒沒什麼,明顯他們在教育階段所得到的價值觀,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我記得在愛資BBS看過一個故事:有一個高中投手上場很緊張,壞球連連,教練走上前來跟他說:「少年耶,不要這麼緊張,表現好一點晚上教練帶你去爽一下。

  故事真假如今已不可考,當時看的時候覺得很有趣,現在想來,難道這就是我們給球員的價值觀嗎?

  一株扭曲的幼苗,怎麼能期待他長成直立挺拔的大樹?

  最後仍是得要再強調一次,我們不是在說放水可以原諒,放水絕對是不可原諒的,因為無論外在因素如何如何,最後下決定拋棄自尊與榮譽去放水的,仍然是球員自己。

  在Kingdom of Heaven裡面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A king may move a man; a father may claim a son. But remember that, even when those who move you be kings or men of power, your soul is in your keeping alone. When you stand before God you cannot say "but I was told by others to do thus" or that "virtue was not convenient at the time." This will not suffice. Remember that."(有時君命或不可違,有時父命或不可違,但即使處於王權之下、霸者之前,人不可不問一己之良知。當你面對上帝,你不可推說逼於無奈或是出於權宜。無可推卸,切記切記。)

  球員決定接受招待、大打放水球,這是他們種的因,自然就收得永久封殺的果,一切都無可推諉,放水本來就該死,就是該死,沒什麼好說的。

  但是責任卻是在這結構下的每個人都得要扛,苦果長了出來,所有人都得嘗。

  這不是替球員推卸責任,而是要強調,每個人都有責任,造成這個結構的每個人都該扛,而不是說把責任全部推給推給球員,然後說「就是你沒把持好,你該死」,問題就結束了。

  問題沒有結束,才正要開始!

  我們一直撇開頭當作沒看到的那些東西,正張牙舞爪著朝我們襲來,就像全球增溫,就像土石流,不是找幾個戰犯出來槍斃,問題就結束了,問題不會結束--只要這個結構一直存在,問題永遠也不會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ppy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