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La New熊的主場票房下滑了20.76%,在雖然今年中職整體來說票房有所衰退,但以球團在高雄主場的投資與經營來說,仍然是相當可觀的衰退幅度;另一方面,最近也常聽到一些熊迷朋友抱怨,怎麼La new週末都是對上一些比較令人提不起勁進場的球隊呢?
今年中職揚棄了過去的單週四連戰賽制,改成一週與兩支不同球隊各打兩場比賽的賽制,也就是說單週之中,週間與週末的對戰組合是不同的,加上前面提到的事實,讓我不禁連想到,今年票房收入的衰退,是不是跟賽程有關呢?
首先,我們看看今年到目前為止,累積的週平均人數: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天 |
1240 | 1187 | 1534 | 1416 | 1875 | 2801 | 2731 |
如表所示,週六、週日進場的觀眾人數最多,其次是週五,以中職主場獲得全部票房收入的制度來說,在星期五、六、日擁有較多主場賽程的球團獲利較高,相對的,如果這三天比賽都在客場,球團門票的收入也就會相對的減少了。
職棒比賽最重要的,如劉保佑老闆所說,就是比賽組合。
中華職棒六隊,共有三十種比賽組合,其中較受歡迎的球隊不外乎兄弟、統一、La new,這三隊進場人數平均都有2000人以上。
同樣的,如果球隊能夠在週末主場迎戰人氣球隊,對於球隊收益來說,就是正面的成長,相反地,如果週末主場迎戰的卻是比較沒有人氣的球隊,對於球隊來說也就是一種損失。
如果要最大化球團的票房收益,在賽程安排上,球團應該要盡量在週末於主場迎戰人氣球隊,不過當然,其他球團也會打同樣的算盤,所以如果說兩邊能達成一半一半,也就算是公平了吧。
但是La New今年的賽程卻似乎有些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為了證實對於賽程影響票房的猜測,我蒐集了一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首先從前面的週平均進場人數表出發,以週六平均進場人數做為基準,將一星期每天的進場人數予以正常化(normalize),也就是如果星期六的觀眾數是1,那麼週五的加權為0.67,週日則是0.98,也就是說如果在星期六辦比賽,進場人數預期是100,那麼週五就是67、週日則是98,這個數字是不分球隊,只看日期平均得到的結果。
其次則是則是各對戰組合的平均,在這個平均數字裡面,象-熊和熊-象被視為不同的數字分開計算,以人氣最高的象-熊戰平均數字記為1,其他各對戰組合則依此類推,比如說熊-象在這個計算方式下得到的加權就是0.98。
在這樣的加權方法下,一場最熱門的對戰組合將帶來『1』的效益;因此,由下表來看,熊隊星期五在客場迎戰龍隊,兩場比賽下來帶給龍隊的營收效益,大約等於0.43場La new在星期六於主場迎戰兄弟,La new得到的營收效益。
這裡除了La new以外,我另外統計了兩隊的數據進行對照,隊名我打個馬賽克,畢竟只是做個比較,不必要指名道姓,我會把客場和主場加權數字比較大的一方標上紅色,以作為識別。
熊為客隊 | 龍 | 加權 | 鯨 | 加權 | 牛 | 加權 | 獅 | 加權 | 象 | 加權 | 場次總和 | 加權總和 |
週五 | 2 | 0.43 | 1 | 0.16 | 2 | 0.56 | 0 | 0 | 1 | 0.66 | 6 | 1.81 |
週六 | 3 | 0.96 | 3 | 0.72 | 2 | 0.84 | 2 | 1.58 | 1 | 0.98 | 11 | 5.08 |
週日 | 1 | 0.31 | 2 | 0.47 | 0 | 0 | 3 | 2.32 | 2 | 1.92 | 8 | 5.02 |
總合計 | 6 | 1.70 | 6 | 1.35 | 4 | 1.40 | 5 | 3.90 | 4 | 3.56 | 25 | 11.91 |
六日合計 | 4 | 1.27 | 5 | 1.19 | 2 | 0.84 | 5 | 3.90 | 3 | 2.90 | 19 | 10.10 |
熊為主隊 | ||||||||||||
週五 | 1 | 0.26 | 1 | 0.25 | 2 | 0.54 | 0 | 0 | 3 | 2.01 | 7 | 3.06 |
週六 | 2 | 0.78 | 3 | 1.14 | 0 | 0 | 2 | 1.10 | 2 | 2.00 | 9 | 5.02 |
週日 | 3 | 1.15 | 2 | 0.74 | 1 | 0.40 | 2 | 1.09 | 0 | 0 | 8 | 3.38 |
總合計 | 6 | 2.19 | 6 | 2.13 | 3 | 0.94 | 4 | 2.19 | 5 | 4.01 | 24 | 11.46 |
六日合計 | 5 | 1.93 | 5 | 1.88 | 1 | 0.40 | 4 | 2.19 | 2 | 2.00 | 17 | 8.40 |
如同上表所顯示,La new今年的週五、六、日的賽程幫別人賺的,略比自己賺的要多,而週六、週日兩天的賽程落差更是巨大,這或許可以說明一些為什麼今年La new主場票房下滑的部份原因:球隊在最多人想看球的日子,排定和較為不受歡迎的球隊交手。
所謂的主場效應,是要經營日久才會發生的,La new做為高雄的球隊,實質上需有更多精進之處,比方說高雄市內其實不少人不知道有支棒球隊代表高雄,叫做La new熊。又或是可以在新通車的捷運衛武營站進行La new的廣告,從該站搭70號公車前往澄清湖球場,其實是方便班次又多的選擇。
回到主題,我想說明的是什麼呢,是La new在地經營只不過四年光景,要求球迷對於球隊的忠誠-或說喜愛能夠到達超越對戰組合的地步,一時間是不太可能的。也因此,當球隊和較不受歡迎的球隊交手的時候,進場人數下滑是可以預期的,無需太過擔憂,認為這是主場經營失敗導致。
接著,我們來看其他兩隊的效益做為對照,詳細的對戰組合和隊名我都省略,直接看場次總和和加權總和:
A球隊為客隊 | 場數 | 加權 | B球隊為客隊 | 場數 | 加權 | La new為客隊 | 場次 | 加權 |
總合計 | 26 | 10.52 | 總合計 | 21 | 11.11 | 25 | 11.91 | |
六日合計 | 19 | 8.58 | 六日合計 | 11 | 6.33 | 19 | 10.10 | |
A球隊為主隊 | B球隊為主隊 | La new為主隊 | ||||||
總合計 | 21 | 10.66 | 總合計 | 26 | 15.91 | 24 | 11.46 | |
六日合計 | 14 | 8.50 | 六日合計 | 17 | 12.11 | 17 | 8.40 |
這樣簡略的比較之後,我們就可以發現,有17場假日主場比賽的La new最後的預期效益居然不如只有14場比賽的A球隊,而賽程中有同樣17場假日主場比賽的B球隊,效益更是高達12.11,比起幫別人賺錢的6.33客場指數來說,高了一倍。
雖然說這樣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想從這裡多少可以看出來,一個球隊在週末是不是在主場,以及迎戰的組合對於球隊收益的影響,其實可以看得出來是有相當的差別的。
有人這麼說,今年之所以要改成一週戰兩隊,主要是因為球隊實力差距,四連戰可能會不太好看,藉此吸引球迷。
但是我也想說,改成這樣一週戰兩隊還要能顧及到各個球隊間的公平:大前提就是要各個球隊都有主場、都認真的經營球迷,否則當人氣落差太大的時候,這種一週戰兩隊的對戰組合,反而像是變相的懲罰了某些球隊。
即使聯盟認為重新編排賽程,可以刺激票房,結果今年的票房仍然是微微下滑(-6.71%),我個人認為,重新回到四連戰,讓人氣組合在假日能夠充分的吸引球迷,才是真正能讓票房上升的辦法。
畢竟不好看的對戰組合,我就是不會想看,不管在假日還是在週間都一樣,而好看的對戰組合在假日上演,更能引動球迷入場的意願,我想,這樣才是對認真經營的人氣球隊真正公平的辦法吧。
否則,以今年的賽制來看,球隊經營主場的苦心,卻被賽程劣勢抵消、甚至倒扣,那實在就是一件令人相當悲傷的事情了。
資料來源:中華職棒觀眾人數分析
協力: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