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擁有極佳LD打擊天份、梅洛克欽點「熊隊第五棒」的打者,變成一個只會打滾地、最後被釋出的選手,張民諺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一直很想寫一寫那種很像天下或是商周的文章開頭,成果就是上面那個樣子。不過不提這個,我們來談談張民諺的血。
經過這幾年簽賭案的洗禮,我不知道記得當年外野三小熊、勝石傳說的熊迷還剩下多少,如果你還記得,那很好,如果你不記得,沒關係,我們來回憶一下張民諺的故事。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是張民諺的生涯數據:
年度 | PA | AVG | SLG | OBP |
2004 | 110(3) | .225(2) | .255(3) | .259(3) |
2005 | 250(1) | .251(2) | .316(2) | .294(2) |
2006 | 19 | .222 | .389 | .263 |
2007 | 32 | .161 | .258 | .188 |
2008 | 41 | .222 | .333 | .282 |
2009 | 40 | .406 | .563 | .525 |
2010 | 156 | .210 | .225 | .268 |
括號裡面的數字,是張民諺當初在三個人之中排行的位置。如果按照這張表看起來,張民諺會搶輸曾豪駒簡直是不可思議,問題是,張民諺有兩個很大的問題,第一個是他選球不好。選球不好算是一個致命傷,他的SO/BB比一直不是很好看,其次,張民諺出不了牆,他的TB雖然比曾豪駒高,但是曾豪駒在2004年就生涯首轟,張民諺直到被冷凍的2006年才打出生涯首轟。
話說到這邊,好像張民諺被擠掉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職棒場上適者生存,季不如人就該被擠掉--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張民諺在加入La new起,就一直備受期待,最主要的因素是,即使到了現在,La new仍然缺乏左手強打。兄弟有陳冠任(好吧,不算大砲,但是打擊率夠高)、統一有潘武雄、興農有林益全,早一點還有謝佳賢。假如說La new有一個左手強打,2007年的總冠軍賽恐怕結果會有很戲劇性的變化。
雖然是這樣說,但是張民諺的右打選球卻比較好(理由不清楚,聽說是他的左眼看的比較清楚?),假如說早些放棄把張民諺養成兩打,固定左打或右打,也許張民諺可以練出一點東西來,問題是,等他天份被浪費完了,教練團才真真要他固定左打,那時候已經說什麼都來不及了。
張民諺的養成過程暴露了La new這一群本土教練一直以來的幾個問題,從而這些問題也複製到張民諺之後的幾個年輕選手,如黃小偉、蔣智聰、林智平等人的身上。
其一:La new這群教練對年輕選手毫無耐心。
張民諺只算是養了一年半就丟掉了,當然假如你要說其他兩個人「覺醒」(應該說break through,就是養出來了,但是我覺得即使是曾豪駒,也算是近幾年才真的出來),所以把張民諺扔了,那我也只能說,當時La new雖說是三個外野手,但是好歹也要準備4th OF,可惜看起來是毫無考慮這個可能性,就把張民諺扔二軍冰箱,要是有要4th OF的時候,寧可叫工具人來工具一下,也不讓年輕選手多練練。
張民諺1981年生,2006年還正是可以養成的年紀就被扔進冰箱,這幾年來,La new對於年輕選手幾乎都是這樣,先大量的給PA,但是也沒給夠,覺得沒效果就扔冰箱,冰到壞掉了再拿出來解凍(比如說今年把張民諺拿出來解凍),那時候早就來不及了。
按照這種養法,即使是陳該發,大概也沒辦法變成有兩次完全打擊的陳該發(陳該發的生涯被三振數一半集中在生涯前三年),因為可能在第二年的時候就因為太容易被三振打擊率太低被丟冰箱了。
其二:La new的教練團對年輕選手的未來毫無想像。
對於一個年輕選手最重要的就是對他未來的想像。又換言之就是要找到他在球隊裡面的定位,張民諺先是被叫去練兩打,不成又固定左打,一陣子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又叫他兩打,最後再固定左打的時候,已經是整組壞光了。假如說La new教練團評估張民諺真的適合左打,那就該早點固定,假如說認為外野沒他的位置要他轉3B,也該早點讓他轉,而不是突然叫他轉轉看,這實在不像是對他的未來有任何想像,感覺比較像是哪裡有洞往哪裡塞。
至於順便練捕手,我得說,在La new假如有人被叫去額外練捕手,那意思就是La new差不多要把他丟了。胡進夫當年要被釋出以前也當過一陣子捕手。
其三:La new的本土教練群對打者幾乎毫無養成能力。
所謂的「養成」這件事情,不是塞PA給打者就算了,年輕選手進到職棒之後,天份好一點的給他PA,自然就會長出個樣子,台灣選手都有不錯的潛能,即使是余進德給他足夠的PA以後,他也有一陣子打的不錯。
假使說對張民諺生涯有印象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張民諺狀況好的時候什麼球都打得到,他看球就跟西瓜一樣大,問題是,狀況差的時候他還是照著狀況好的時候看球就揮,配上他很糟糕的選球,自然成績就一路滑到谷底。然而La new的教練團對此毫無對策,就看著張民諺爛到底之後,便將他扔進冰箱找一下一個愛。這種態度的最近一個受害者,叫做林智平。
說真的,雖然說每個Prosepct不見得都能長出來,即使是大聯盟也辦不到。
但是張民諺的故事活生生血淋淋就是La new熊(現在也許該叫La new不是熊,人家都說要把熊換掉了)新秀養成的一個縮影,換個名字,差不多的流程,一次又一次。
假如說La new的經營高層繼續覺得這群人行,要繼續用,那我也不能講什麼,只能說,進La new的年輕球員請自求多福,看La new的球迷請增進自己的忍耐功力,如果又看到這種事情,不要覺得意外,因為故事總是這樣的。
熊隊的教練團,真的能夠洗洗手,說「這個人的血歸給他自己」然後就擺脫張民諺養壞的責任嗎?
也許他們會覺得,我已經給了足夠的機會也說不定吧,也許,天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