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我本來想把Part.1和Part.2講油價的部份再做修改,後來發現有關油價公式竟然可以講出一大包來,所以乾脆另闢專題來講油價公式好了,先把結論講在前面:浮動油價機制非真正市場機制,而且又蠢又沒意義,應當立即廢止才是正道。

此外,謝謝PTT的Simon提供給我油價相關訊息資料以及做出指正,帶給我很大的幫助,再次致謝。

(另有Part.1:http://geppyxx.pixnet.net/blog/post/37223952,以及Part.2:http://geppyxx.pixnet.net/blog/post/38627489

Part.1:誰決定了油價公式?

我今年(2013)二月三日寫信到經濟部,敘述由於油價公式參數的80%非常有問題,請經濟部考慮修正。這封信被經濟部轉給能源局,在二月五日回了一封回函。

寫信給政府機關會被層層轉發並不意外,層層轉發之後沒回答到問題更不意外,但是回函也不是毫無價值,因為裡頭提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僅引述如下:

經濟部針對浮動油價機制採用參數、調價頻率等每年均邀請專家學者與相關行政機關進行檢討,並將檢討結果簽奉行政院核定後轉知中油公司據以辦理,台端所關心「原油成本變動80%反映至中油公司國內汽(柴)油售價」,均在每年檢討項目之中,101年底針對浮動油價機制之檢討仍在蒐集各界意見尚未定案,台端寶貴建議將納入檢討參考。」

把紅色的字湊起來,就知道油價公式是誰決定的:經濟部檢討油價公式、送呈行政院核准,之後中油公司據以辦理。

講到油價公式就一堆人整天狂砲中油,說中油騙人、搶錢……我相信中油可以對油價公式提出建議,但是最後修正、核准的完全是政府。

可是幾乎所有網路上痛斥油價公式黑心騙錢的人都把矛頭指向中油公司,這就完全沒有道理。

冤有頭債有主,出門左轉是政府,在這個什麼事情都要政府負責的年代,油價公式這種真正該找政府的事情竟然變成中油負責,我完全不知道該講什麼。

Part.2:從油價公式的80%由來談起。

2006年油價公式剛開始的時候是追WTI已經在油價問答Q&A Part.1裡面講過了,同時,當時的公式也是漲跌幅全面反應。

2007年1月份,立法委員王塗發質詢經濟部,提到「浮動油價並不該百分之百盯住國際原油價格,而應該是以購油成本佔總製油成本之比例,作為油價調整之比例。」

於是經濟部經過一番檢討,發現中油的進貨佔成本比例為80%,所以就把80%塞進油價公式裡,從那時候開始定案,到現在都沒拿掉。

期間歷任三任經濟部長(假如張家祝也算,就第四任了),也據說年年檢討油價公式,卻從來沒人想把這80%拿掉,理由完全不明,書面說明的理由也從「反應進貨成本」變成「緩和物價波動」,這種秘密更動不禁讓人聯想到1984的真理部所作所為。

說來,油價公式從正式實施開始到現在,主要有以下幾個大修正:

    一、油價指標從追WTI變成D7B3

    二、從100%反應漲跌變成80%反應漲跌

    三、從每個星期一油價比較變成每週均價比較

    四、從不考慮匯率到把匯率加入公式

從這幾個變更上來看,到底反應了什麼?

要我說,我會說,這幾個變更都反應了一件事情:民眾不相信中油,認為公式裡頭一定藏有魔鬼,可以讓中油無限制的從中獲取不正當的利益。

甚至2012年9月報紙還一度披露所謂運費問題,內文指稱:「國際運費下跌七成,中油可以因此節省九十億元卻沒有納入油價公式」,其實也是這種思想導致的產物。

不過原油一向都是賣方支付運費(所以是CIF),從一開始所謂「中油可節省九十億元」云云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結果回答的行政院長也沒提到CIF,只是公式回答「可以考慮納入油價公式中」。

一問一答,提問這方沒搞清楚原油是到岸價,運費根本沒算在成本裡,回答的那方也沒搞清楚問題的重點,就算當下不知道,事後似乎也沒有再說明原油價格其實不含運費,搞得清楚狀況的人在問答間不見蹤影,只給民眾留下「中油藉由運費坑錢」的印象。

當然民眾會一直想藉由改動公式壓低油價,這是消費者心理,並不意外,但是從過去幾次改動看來,結果都不甚好。

最好的例子就是變動指標油,結果沒追到WTI下跌的那一波油價跌價,令人有種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感覺。

Part3:油價公式80%造成的影響到底是什麼?

我先把結論寫在前面,一共有兩個:一、油價公式80%就未來趨勢來看,不必然完全是中油獲利;二、油價公式的80%並不是造成油價井噴的真正原因,其影響遠低於國際油價與匯率的漲跌。

論證如下:

如果到網路上查控訴油價公是有問題的網頁,多半都會模擬油價漲跌幾次,以10%(甚至更高)來模擬波動幅度,控訴油價重複漲跌,國內油價反而會井噴,令中油賺取不正當利益。

當然,油價公式真的是有問題的,最大的問題在於每次乘以80%之後的油價會被當成下一個油價調整使用的基期,就像買了一張股票,漲停又跌停但是股票價格不會回到原點一樣(100→107→99.51),老實講這蠢到翻天,代表現在的油價是受到2007年買的那批原油的影響,根本就沒道理。

從2007年1月(就是浮動油價的80%開始進入公式的那個時間點)至今國際油價總共歷經314次波動(依照目前公式每週調價一次),平均油價波動是0.12%。

另外,超過10%的波動幅度只發生過8次,其中七次是因為次貸風暴而發生的油價狂跌,一次是觸底反彈,大約漲了20%。

所以,即使現行公式使用六年,假使中油一開始就使用現有的公式去計算,有80%的實際價位和理論價位只差了0.78%,用油價起始值30元來模擬只會差兩角多,和某些人口中的「井噴」有相當大的差距。

那如果算「累積差價」呢?同樣,以假設油價起始30元來看,最後累積差價為-129.454元。

也就是說,如果使用理論100%漲跌的公式,民眾累積要多付129.454元的價差,中油平均一星期每公升少賺0.412元。

以中油每日發油六萬公秉(2012年紀錄)來算,一星期就少賺2473.64萬元,六年累積下來,民眾因為公式的80%荷包反而省下77.67億元。(僅為牛為球體的假設,但是民眾因為公式反而受益則是事實)

走到這邊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最後差值是正值,但是累積差額卻是負值?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國際油價長期走勢看漲,只要漲的多於跌,國內油價就會向下偏離國際油價,也就是真實成本。

雖然某些人總是理直氣壯的告訴你,油價公式的80%有問題,會導致漲多跌少,但是實際上油價大幅攀升的原因跟公式造成的誤差無關,反而跟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飆漲有關,直接把兩個數字攤出來看就很明顯:

日期 杜拜原油 北海布倫特
2007年1月3日 57.210 56.450
2013年2月1日 111.670 116.080

 

這樣一看就非常的清楚,這六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了大約一倍,那汽油有漲一倍嗎?

2007年92無鉛汽油一公升26.43元,2013年92無鉛汽油33.49元,中間的差額是誰吃掉了,不辯自明,拿著油價公式的80%大做文章,如前所述,只是民眾不相信油價公式造成的反彈而已。

說來說去,真正的原因就是民眾沒有體認到國際油價已經井噴的事實,還活在廉價能源時代的迷夢中

我用某些人所謂「100%的合理公式」和現行油價公式,做了四種不同的模擬,整理如下:

  狀況一、油價以2%下跌,3%上漲,整體看來國際原油價格將持續上漲。

  狀況二、油價以2%原地震盪(也就是100→102來回),油價走勢持平。

  狀況三、油價以2%上漲,3%下跌,整體看來國際原油價格將持續下跌。

  狀況四、油價依照2007年1 月起到2013年2 月 1日的真實油價漲跌。

在此先說明模擬的幾個假設因子:

  一、設油價成本起始為100,因為國際油價主要是要換算出漲跌幅度,所以我已經試過不管起始成本設為什麼,其實結果都一樣,100是為了方便計算。

  二、設國內起始油價為30元,這也只是假設,因為我找不到2007年1月份當月的稅前油價,因為2007年1月的免稅油價一定低於這個數字,所以累積價差和最終價差的影響會因此被放大。

  三、因應配合狀況(四),即國際油價漲跌區間,所以總共震盪了314次。

下表為模擬的結果:

  累計油價差值 平均漲跌價格 最終差距
狀況一 -3261.69 -10.39 -31.61
狀況二 28.20 +0.09 0.30
狀況三 484.89 +1.54 0.85
狀況四 -129.45 -0.41 0.28

 

紅字部份顯示的是油價公式向下偏離真實成本,代表比起100%的「合理公式」來說,消費者反而因80%的公式受益,黑字則是中油公司在80%的公式中受益。用圖表更能清楚出趨勢:

--_1

--_3

--_4

--_2

如圖顯示,如果長期下來國際油價持續「漲多跌少」,油價持續向上攀升,則中油要吸收的價差只會越來越大。

有鑑於石油只會越用越少,雖然目前很多國家都吹噓自己境內蘊藏大量石油,但是實際開採數字卻不如預期的話,未來國際油價走勢應當是看漲,會比較趨近狀況一。

至於原地波動的狀況,仔細看狀況二就可以發現,即使經過六年震盪,油價還是沒像某些人口中說的偏離到天邊去,因為當偏離%數不大的時候,實際上油價公式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地小。

如前所述,油價漲跌10%非常罕見,六年來只有一次20%,更高的數字根本沒看到。當然,不用很大的數字無法說明油價公式暗藏偏離陷阱,但是把這個自設數字當作事實,控訴油價會井噴是因為公式有問題,那就是完全背離事實的說法了。

從狀況四,也就是真實油價波動與狀況一對照來看,最終結論是消費者在公式中得利,也驗證了國際油價只要長期趨勢看漲,公式裡面的80%其實是會讓消費者受益的事實。

所以,油價公式有沒有問題?

當然有,一個會讓2007年油價影響到2013年油價的公式,怎麼樣都是有問題的,要怎麼修正,自然需要多方意見參考。

但是某些人的口徑就是:油價漲跌的時候會造成差價所以中油坑錢,那我就想問,油價跌的時候中油會多賺,那油價漲的時候中油少收的部份怎麼算?還是消費者坑中油應該,中油坑回來就不行?話就不是這麼說得了吧?

最後,政府或許是發現了這個問題,在99年度加上「中油92稅前價最高不得高於亞鄰最低價」這條限制,算是一種抑制油價井噴的設計,所以某些人口中所謂「幾次漲跌之後中油會賺到不行」的可能性就完全消失了。

但是我得說這完全沒道理,因為別人用的製程、購入油品使用的貨幣等和中油完全不一樣,卻強硬限制中油得和鄰國看齊,這是哪招?

Part.4:真假自由市場機制

當初政府想試行油價自由化,讓油價回歸市場機制,又希望國營企業中油有一個透明、公開而且公正的調價機制,所以才設計了浮動油價公式,可是從一開始這就是個錯誤。

為什麼?

從一開始這個D7B3什麼的,就非常有問題。D7B3又乘上80%頂多說反應中油進貨成本,但是煉製過程中用到的水、電、各種原料難道就不會因為油價攀升而攀升嗎,為何這部份就不能動?中油的人事成本就必然要訂在2007年1月那時候,不增也不減嗎?公式真的能反應中油的煉油成本嗎?

說真的,是不能,如果不能,為什麼還要堅持要有「浮動油價公式」?

再者,修正公式的權利也不在中油公司手上,政府只是拐個彎控管油價,動輒無視公式,自行下令中油「凍漲」或「減半調漲」,而更妙的是身為國內重要油品供應商的台塑化在油價爭議中老是被忽略,沒人去問他們的油價公式是什麼,為什麼算出來老是跟中油一樣,這哪來的「自由化」,哪來的「市場機制」?

真正的市場機制應該是廢除油價公式,讓中油自己去訂價格,但是要令中油和台塑化所有的加油站獨立出來,可以自由選擇進哪家的成品油。

這也不難,台塑化已經把底下的加油站獨立成台亞石油和福懋加油站(歸福懋興業),中油只要把油品行銷部切出去獨立成一間公司就行了。

事實上國際市場也有成品油在交易,假如說外國汽油符合臺灣標準(以現況來說,是日本的石油公司最可能,日本的汽油含硫量和我們一樣是10ppm)又比台塑化或中油便宜,那直接跟他們買就行了。

香港就是這樣,所以一個小小的香港就有六家油品公司競爭,臺灣如果也可以,消費者肯定是得利的一方。

同時,法令也要鬆綁。

所謂法律鬆綁不是關稅問題,而是政府規定在臺灣賣汽油的人要想辦法搞油庫存一個月的戰略存油,不過當年ESSO進來的時候也是乖乖跟中油租油庫放了一個月的戰略存油,而真正把ESSO打出臺灣的也不是這些油庫的租金,而是臺灣的超低油價。

依據公平會委託中山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當沒有油價公式的時候,其實石油公司更願意吸收車用汽油的漲幅,因為考慮到大型商用車輛都是柴油車,而鍋爐更不會燒汽油,使用車用汽油的百姓口袋沒這麼深,石油公司自然會吸收油價好讓產品得以銷售,這才是所謂的「市場機制」,浮動油價根本就是假的市場機制。

對於大部分的民眾來說,廢除現行的油價公式,令中油民營化(或是至少把加油站切出去民營化,這不是不行,反正行銷事業部都已經獨立好了)反而更能享受到合理的汽油價格。

以現況而言,中油如果沒有切割就民營化會產生超級大怪物,如果中油切割之後民營化,92汽油合理價格也頂多只比現在高三塊多(日本92稅前價格比2013/2/3現況的92稅前價格高3.17元,汽油是CIF,賣方支付運費),中油就得跟國際市場競爭,必定要提供比這些國際石油公司更優惠的價格才可能把油品賣出去,到時候誰有效率、誰沒效率就一目了然,也不用做任何爭辯。

同樣的,在這種狀況下,政府也不能要求中油必定要提供「國內最低油價」,之前2003年台塑化就利用這招把臺灣ESSO擠出臺灣,這也有論文做探討。

政府的黑手離中油越遠,實際上對人民是越有利,伸手控管油價什麼的,表面上人民得利,其實是人民、中油和政府三輸的場面,但是明明是政府機構委託民間大學做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卻好像從來沒反應出來,不禁讓我懷疑,到底政府做這些研究是要做什麼?

Part.5:雜談時間:油價、效率與福利金。

首先來談談理論和現實的差異。

一定會有人說現在油價跟理論油價算出來不同,也許會有人說「用過去的油價套進現在公式,算出來的油價和現行價格有差,中油坑錢」。

我的回答是:因為油價公式從一開始就會把過去油價影響一直繼承下去,但公式修正時並沒有因此重新更動基準油價,而是直接把過去累積的油價當作基期油價,適用新的公式,長久下來,自然和「用現在公式回溯算出來的油價」有所差異,並不意外。

除非有人能一次一次去追蹤經緯,不過到了現在大概也找不到這樣的人了,我也做不到就是。

其次,提到效率,總有人喜歡拿「台塑化平均一人產值多少錢,中油比人家低三倍還敢自稱有效率」這句話出來講,但是我得說,這句話很有問題。

中油加油站體系一年只對中油營收貢獻千億,大約是1/10,但是底下卻有中油1/3的員工接近5000人,所以所謂「中油員工的產值」其實是被稀釋的。台塑化對此因應的策略是把加油站業務切割到「台亞石油」和「福懋興業」兩家來負責,台亞石油2010年甚至是虧損的。

民營企業經常使用這種方法美化帳面,這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中油不會把賠錢的部門切割出去(比如說天然氣),自然產值看起來就被稀釋的多。

此外,油品有貴有便宜,石油公司也有組成問題,比如說台塑化其實是以輕裂為主(台塑化六輕是全世界最大單一乙烯製造單元),但是中油則以煉油為主,全世界都知道,在臺灣,乙烯的價格比汽油好得多。

拿人數除以產值,這種計算效率方式只能說是腦包,搞不清楚石化業到底在搞什麼,偏偏這種「搞不清楚石化業在搞什麼」的人最總是喜歡一口咬定,然後不管你跟他說啥他都當作聽不到。

問題是這種人聽不到就算了,嘴巴還一個比一個大,佔據了整個媒體版面,好像這就是輿論主流一樣,然後民眾聽多了,也就跟著喊「台塑化很有效率,中油沒效率」,搞到我都很想問,這算啥?

再來,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講:「國營事業虧損連連,怎麼還敢編列福利金?」

講這句話的人就是對於法令不甚瞭解,按照「職工福利金條例」第一條規定:

  凡公營、私營之工廠、礦場或其他企業組織,均應提撥職工福利金,辦理職工福利事業。前項規定所稱其他企業組織之範圍,由主管官署衡酌企業之種類及規模另定之。

因此,公司應依法編列福利金,其中第二條規定:

  工廠礦場及其他企業組織提撥職工福利金,依左列之規定:

    一、創立時就其資本總額提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

    二、每月營業收入總額內提撥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一五。

    三、每月於每個職員工人薪津內各扣百分之○‧五。

    四、下腳變價時提撥百分之二十至四十。

  依第二款之規定,對於無營業收入之機關,得按其規費或其他收入,比例提撥。公營事業已列入預算之職工福利金,如不低於第二款之規定者,得不再提撥。

通常國營事業提撥的方法都是第二條,重點是,他講的是「營收」,而不是「盈餘」,職工福利金不管公司賺錢或賠錢都應該提撥福利金,中油每年營收上兆,福利金就算以最低水平提撥,也會有五億。

所以某些有心人士整天吵「中油虧錢還敢編這麼多福利」,完全是要求國營事業帶頭違法,跟著又吵又嚷的民眾,老實說,實在讓我很無言。

講真的,對於油價問題研究到現在,我有一種很深刻的感覺,就是「專家消失了」。

討論中油是否有效率、討論油價公式有沒有問題,討論國營事業的待遇,很奇怪的,中油公司只會出來發表官腔官調的聲明,經濟部回答記者總是文不對題,記者自以為發現問題,卻老是找錯問題,更別提立委質詢開口就說「中油人事成本過高」,只有3%的人事成本是能高到哪去?

問題是,過了一陣子,政府就真的「順應民意」,改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來「回應改革的期待」,這真的有改到重點嗎?

真是讓人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ppy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